陈去病 南社者,去病与吾苏高旭、柳弃疾三子所以继东林、复社之志业而与焉者也。——《南社杂佩》(转引自《陈去病全集》第3册)
高旭 南之云者,以此社提倡于东南之谓。——《南社启》(转引自《高旭集》)
柳亚子 它底宗旨是反抗满清,它底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标志了。——《我和南社的关系》 (转引自《南社纪略》)
鲁迅 “即如清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他们叹汉族的被压制,愤满人的凶横,渴望着‘光复旧物’。但民国成立以后,倒寂然无声了。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的理想,是在革命以后‘重见汉官威仪’,峨冠博带。而事实并不这样,所以反而索然无味,不想执笔了”。鲁迅:《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34—135页。
周作人 “南社的名士,在现在看去似乎已是老辈,但与清末诗人却又声气不相通的。譬如陈佩忍、黄晦闻,未必会同王壬秋、樊樊山往来,这虽只是推测,大致总不会错吧?”(北新本《曼殊全集》第四册)
曹聚仁 “南社的诗文,活泼淋漓,有少壮朝气,在暗示中华民族的更生。那时,年轻人爱读南社诗文,就因她是前进的,革命的,富于民族意识的。说也有趣,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以后,那一段时期的政治,几乎可以说是陈英士派的武治,南社派的文治。我在南社纪念会说过这样的话,柳亚子先生为之首肯。南社的缺点是诗的而不是散文的,南社的文学运动,自始至终不能走出浪漫主义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