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社文史馆 开馆
2017-11-13 南社文史馆


1909年11月13日
南社在苏州虎丘成立。
他们追随孙中山,以文学倡导革命。
由最初1180余人发展到五湖四海的3000多名社友。
他们都是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科学、新闻、宗教等学科领域的翘首人物,
著述达两千八百余部,
这些南社文化遗产是当代文化复兴的宝贵财富。


中国南社文史馆
是在中共苏州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
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
苏州市南社研究会
及苏州彬龙美术馆
共同筹建打造的
南社“文史国馆”。




中国南社文史馆由
手稿馆、
古籍馆、
旧物馆、
名人馆、
当代南社研究馆、
中国南社数字文献库、
南社书房等
展览区域组成。
八百余平米的展览空间
以江南人文水巷为概念、
苏州园林营造为手法,
再现南社雅集之韵色。





馆藏
南社辛亥人物手稿、
古籍两千余种(部卷),
南社辛亥名人旧物两百余件,
四百余件书画及百余种长卷、册页
以及千余部当代中国南社研究著作,
基本展现了
近代南社辛亥
相关历史文化名人的
“时代文化面貌”。



中国南社文史馆的建立
得到了广大南社辛亥后裔的大力支持,
捐献了先贤们的珍贵文化旧物百余件,
还捐赠了后裔们自己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
有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刘氏三杰”及后裔专柜;
柳亚子及后裔专柜;
陈去病及后裔专柜;
护国将军--李曰垓、李赣骝及后裔专柜。
有中国南社研究发起人之赵朴初、周南先生专柜;
有当代中国南社研究大家之杨天石、张炯先生等专柜;
有当代南社研究成果“巨著”专柜;
也有当代南社学研究的硕士、博士专柜。


馆中首次面世的
全本《南社入社书》
(唯一存世1:1高清复制十六长卷),
《南社杂佩》
南社首部社员通讯录(陈去病手迹原件),
《吴江诗录》、《龙驯室诗稿》、
《明·女词人归编》、《杂论艺术》、
《笠泽词徵补编》、《唐·五十五家诗选》
等三十余部
南社陈去病、柳亚子、黄宾虹、顾悼秋、姜可生、谢晋的
全本著作手稿
及百余位南社诗人诗词唱和稿散页,
既具极高的文学价值,
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瑰宝。
开幕式现场由原苏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苏州市南社研究会会长叶正亭先生主持,首先祝贺南社文史馆开馆以及濮建生画展开幕,其次介绍了到场的嘉宾以及媒体朋友。

彬龙美术馆创始人钱彬龙先生作为代表向各位来宾致欢迎辞,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表明了未来南社文史馆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会长王飚先生致辞,代表中华南社学坛对南社文史馆的开馆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的支持者和社会各界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突出表示了南社文史馆的重要意义,也对南社文史馆未来的发展表示期望。

中共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钱培华,代表苏州统战部致辞,对于南社文史馆开馆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南社文史馆的开馆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信念,表示南社文史的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

南社国学大师胡朴安先生后裔、著名艺术史论家、中央电视台《百年巨匠》总撰稿刘传铭先生作为馆长发言。刘传铭先生表明身为馆长的责任,一身热血在身表达自身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与大家分享了自身对于当代这个时代的感悟,对于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望。

李烈钧先生子、原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先生作为辛亥后裔,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这次开幕式,表明自身对于中国文化复兴的期望,希望南社文化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继承与发展。

著名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名誉会长杨天石先生表明,11月13号开馆具有重要的意义,呼应了南社成立的时间,也是对南社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肯定,使其进一步的继承与发扬,表明了爱国主义为南社的主要精神,揭示南社传统文化。

南社文史馆得到了广大辛亥后裔的大力支持,捐赠了先贤们的珍贵文化旧物百余件,还捐助了后裔们自己的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开幕式上为捐赠后裔颁布奖章,授予终身荣誉馆员。

中国南社文史馆揭牌仪式

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朱民先生宣布南社文史馆正式开馆,提出南社文化是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社文化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进一步表明了南社文化的重要作用。

合影留念